蓝藻,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特别是养鱼人应该都和它是
"老相识
"但都不愿与之有
"交情
"的了,正所谓
"让我们见之心烦,但又避之不了,并且又挥之不去!
"平常有很多人把
"蓝藻水
"发视频拍照片在群里问这问那的,其实,我的前文
"简析蓝藻暴发成因和处理方法:让人见之心烦又避之不了且挥之不去
"己有一些述说,本来蓝藻这个老生常谈的事大家都说了太多且又很多次了,年年在说但年年又暴发,在此本就不应再重叙,但不免又哆嗦一下!本文就当作一些补充罢了!
一、要想防控蓝藻就须先了解它的特性
在理论上,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池塘缺碳源引起的,蓝藻为了获取碳源,大多浮在水体表层与空气接触,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形成优势种群。在实践中,当温度升高、光照强烈时,在有机质丰富、偏碱性、低氮、高磷的水体中,蓝藻因具有固氮能力,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温度以及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另外,蓝藻喜生长在静止的水体中,流动性水体蓝藻暴发的概率远小于静止水体。温度越高、光照越强,蓝藻生长速度越快;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蓝藻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8℃~35℃。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
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在养殖中常见的蓝藻有:微囊藻、鱼腥藻、颤藻、项圈藻等等,其中以微囊藻最常见也最好杀,颤藻最难杀。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长期大概为30天,什么意思呢?你只要能熬过30天蓝藻会自已灭亡(但后果是坏水),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生长期的蓝藻,如果我们用手感觉池塘的水,会发现水质比以前滑多了。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池塘底部环境变差,所产生有机代谢物跟随二氧化碳气体飘到水面上来了。处于高峰期的蓝藻大量出现,在有风或者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水面会呈鲜亮的绿色,这是和老化水的一个区分点,水的透明度极低。老化期的蓝藻水体,水色有些发黑,同时水的颜色不再显现鲜亮的绿色,在有风或者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水体表面有些发暗,这是与蓝藻高峰期的最大区别。
二、知道蓝藻的危害才有预防它的动力和压力
最明显的危害有三:
一是缺氧。蓝藻水华在水面上阻挡了水体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阻挡溶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中溶氧降低。蓝藻在大量繁殖时,晚上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而且当蓝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时,pH值可以上升到10左右,可使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加,在硫胺酶的作用下,维生素B1迅速发酵分解,使鱼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增加,急剧运动。
二是藻毒素。在蓝藻繁殖过程中,会不断地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蓝藻藻毒素。蓝藻藻毒素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会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同时,蓝藻藻毒素会引起我们水产养殖动物的中毒,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养殖的动物直接的死亡。
三是破坏平衡。蓝藻会消耗水体中大多数的营养,挤压其他藻类的生存。蓝藻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成为绝对优势种群以及过度繁殖,其后大量的蓝藻死亡分解也会消耗大量的溶氧,释放大量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在严重缺氧和有毒物质并存的条件下,鱼、虾、蟹类会大量死亡。
三、蓝藻爆发的提前防控
1.多层次鱼类混养。鱼类混养是中国水产养殖技术的核心,据说,全世界3条鱼,其中2条鱼是中国生产的,国人们把水产养殖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了!不但要有主养鱼还必须套养配养鱼,不但要有吃食鱼还必须配养滤食鱼,不但要有上层鱼还必须配养底层(中层)鱼,应尽可能的
"面面俱到
"而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就防控蓝藻暴发而言,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质丰富是暴发蓝藻的物质条件之一,配养滤食鱼以减轻水体富营养的程度,白鲢是首选,其次才是花鲢但不能过多,因为花鲢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保有一定比例的浮游动物来滤食、控制浮游植物和藻类(也包含蓝藻),有
"相得益彰
"之效果。配养底层鱼以消耗丰富的底质及有机质,鲴鱼是首选,其次是鲤鱼等底层鱼类。
2.不滥用杀虫药。
"不滥用
"不是
"不用
",该用就用,有虫才用,尽量减少或避免过多的使用杀虫药物,因为在杀灭鱼体寄生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很多浮游动物都以藻类为食物,这些浮游动物也是控制藻类增长的重要力量,杀虫后没有了浮游动物也就没有了捕食者,藻类(包括蓝藻)更得以快速增长甚至泛滥。这也是我们平时在生产中,起初浮游动物很多在用药杀灭后,清澈的水体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肥沃起来的原因所在。
3.投喂量适度。蓝藻暴发多在高温时节,温度高时鱼的吃食量大,在投喂时如果又投喂量过多,剩余的饲料(鱼类没吃掉的余粮残饵)都会沉入池塘底部。我们都知道饲料都是蛋白含量非常高的,大量饲料沉入池塘底部就如同给池塘投入了大量的氮肥,从而造成氮磷比失调,导致蓝藻暴发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投喂八成饱,配养底层鱼,不失为养鱼的一个科学策略。
4.水体酸碱适中。除了盐碱地区和沿海地区,我国内陆养殖水体pH值大多呈现中性和偏酸性居多,所以平时在鱼病防治和水质调节时,施用生石灰来提升至弱碱性,勿用质疑其效果是相当的好。但是蓝藻怕酸喜碱,当在高温(光照强)和水体富营养化时,蓝藻爆发后会疯狂的吸收水体中仅存不多的碳源,碳源的减少接着就是水体pH值的升高(偏碱),这样就蓝藻爆发→pH值高→促进蓝藻生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发生了。因此,我们在改良池塘pH值偏高时,可以全池泼洒有机酸等酸性物质来降低水体pH值。
5.藻相平衡。有人提出使用调水培藻等微生物制剂来处理蓝藻暴发,也许在实验室在小水体中在工业化养殖中可行,但在生产实践中这是不可行的,只是在平时防范控制蓝藻的暴发也许有一定的作用。平时多用有益菌藻的微生物制剂和复合过硫酸氢钾产品等净水改底药品,可降低蓝藻及其他养殖病害的发生几率。在水质底质健康和菌相平衡的情况下,藻相也容易稳定和平衡,如此,蓝藻暴发
"一家独大
"的机会就没有了。
四、蓝藻与氮磷元素的关系
氮磷是淡水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当水体中磷质量浓度较高时,氮的质量浓度就相对较低,这时由于多数丝状蓝藻具有固氮能力,因此容易形成丝状蓝藻水华。
由于碳、氮和磷的来源和利用上的差别,蓝藻生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磷元素,只有当磷的浓度合适时,蓝藻水华才会发生,同时这也决定了控制水体中的磷在蓝藻水华和富营养化控制中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由于影响蓝藻水华发生的条件还取决于水体的物理条件和生物条件,因此,磷浓度相同的水体不一定都会发生蓝藻水华。
蓝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浓度是蓝藻水华发生的最重要的化学因素。
当水体中总磷(TP)浓度超过100微克/升,发生水华可能难以避免;
总磷浓度低于50微克/升时,水华发生的概率大为降低;
总磷浓度低于30微克/升时,发生蓝藻水华的概率就很小。
经研究证实,氮和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元素,当水体中这两种元素过量增加时,富营养化过程是迅速的;而对淡水水体而言,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自然界中水体的无机磷来自土壤,不能被生物合成,只能通过生物的转化得到。而氮则有更丰富的来源,其主要存在于大气中,生物可通过固氮来转化氮,蓝藻中许多种类都具有这种固氮能力,因此,蓝藻能够在水体缺氮时从大气中合成有机氮。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是蓝藻光合作用生产的主要原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通过溶解的气体进入水体,蓝藻具有高度浓缩二氧化碳的机制和能力。
五、蓝藻爆发的处理思路
平时有很多人咨询求助解决蓝藻的办法,目前,对于蓝藻的处理方法,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我也很无奈的只能告诉说:一是加水换水,二是加投白鲢等滤食性鱼类,三是用杀藻药,其它别无它法。在没有合理科学的防控前提下,即使你今天杀灭了蓝藻,要不到多久仍会复发,并且杀藻药这一类的药物很影响鱼的生长。对付蓝藻的最好办法是:提前防范远比防控重要!思路和观念更为重要!没捷径可走!
1.防患于未然。控制蓝藻的
"滋生
"远比杀灭蓝藻的
"暴发
"更为重要!
首先,经常加水换水和蓝藻暴发后加水换水,稀释水体富营养化的成份当然是最好的防范(预防)和控制(抑制)办法。对于含有较多蓝藻的池塘,经常、大量地换新鲜水,可稀释蓝藻的浓度,激活其它藻种群体,同时也可稀释蓝藻分泌的藻毒素等有毒物质的浓度,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可以使水体富营养化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
其次,大千世界中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从生物学食物链来说,如果此时专门猎食这些藻类的花白鲢、罗非鱼、鲴鱼、日本白鲫等滤食性或喜藻性鱼类没有投放或者数量放少了,则大量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会在水中老化直至死亡腐烂。因此,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特别是白鲢)是根治蓝藻暴发的首选措施。
(优良水体)
恰当比例的白鲢套养完全可以预防蓝藻爆发。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如果池塘养殖鱼类搭配混养不合理,饲料投入量大必然导致排泄量大,池塘自净能力跟不上节拍,再加上很多人嫌弃白鲢(蓝藻的克星)混养少了甚至一条也没套养,必然引起池塘水体逐渐富营养化,可以说,绝大多数池塘水体养殖中后期都处于“营养过剩”状态。根据蓝藻的生物学特征,在“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平衡(低氮高磷)”条件下,蓝藻具有独特的生存生长优势,池塘滋生暴发蓝藻就不可避免。
君不见!在养鱼界中,为什么有很多鱼塘从未有蓝藻暴发?这些塘主大多是老养鱼的和内行人。其实,究其原因,大多是科学合理地将
"吃食性鱼
"和
"滤食性鱼
"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混养,也就是说,在鱼塘中投放适量的滤食性鱼类(比如白鲢)本可以完全避免蓝藻爆发的。我曾经也经常说:别以为白鲢鱼不值钱,白鲢鱼除了苗种的费用外,还给你当免费的
"清洁工
",完了还给你卖钱,其实它的利润还是很高的甚至是白捡的一条鱼。即或你不卖它你放生也可你送人也可,何乐而不为!因为初始的
"蓝藻水华
"白鲢鱼可以吃食它,也是白鲢的优良饵料。凡是水中投放有恰当数量占比的白鲢一般不会暴发蓝藻。或者养鱼池塘没放有或者比例不恰当的白鲢及滤食性鱼类,都可导致蓝藻泛滥成灾。
在现实中我们可见:池塘养鱼以白鲢鱼(花鲢兼食浮游植物)为主养的,蓝藻就不会大量产生;主养其它鱼的,只要白鲢混养合理(一般每亩100-300尾),一般也没有蓝藻暴发的现象。如果池塘混养有白鲢、花鲢而仍然严重爆发滋生蓝藻,证明你有可能花白鲢鱼的混养比例失调,应稍加提高白鲢的混养比例。因此,千万不要因嫌弃白鲢鱼的价值低廉而不套养。
2.没有办法的办法。
蓝藻暴发又没有其它手段控制,在不可逆转时,就只能使用杀灭蓝藻的药物了。杀灭蓝藻的代价很高,风险也高,后遗症也大。在杀蓝藻时很容易造成缺氧死鱼,及时补充溶氧显得至关重要,开机增氧的程序必不可少。
(硫酸铜)
杀灭蓝藻的药物大多是抗生素药物和水质絮凝剂等,包括硫酸铜、头孢、红霉素、硫代硫酸钠、聚合氯化铝以及市场上售卖的蓝藻分解剂(素)等(方法见
"简析蓝藻暴发的成因和处理方法:让养鱼人见之心烦又避之不了且挥之不去!
"一文) 。又据说,虽然硫酸铜毒性大,但因硫酸铜在水里分解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铜离子”能很快地和蓝藻的蛋白质结合,改变它原来的性质,蓝藻死亡后腐烂分解不会产生羟胺(NH4OH)、硫化氢(H4S)等有毒物质。